介绍两种风寒风热感冒发烧后,都可以用的中成药

文 / 懒兔子
2018-10-09 02:05

每次感冒后的寒热辨证,难倒了多少英雄汉。好像是寒的,但是又有黄痰;好像是热的,可是又有清鼻涕。谁也不照着教科书生病,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学习了?

所以遇到这种寒热交错的情况,只能先是用风寒感冒药试试看,如果不好,再用风热感冒药,碰对了皆大欢喜,碰不对,拖它一个礼拜,也总能慢慢好个大半。

这个确实很伤脑筋了。

所以我今天就给懒人朋友们推荐两种可以治疗寒热之证兼有的感冒中成药,这样,如果觉得有寒又有热时,可以不分寒热,管它三七二十七,都可以用,省却了辨证的烦恼。

这两种药,我以前都介绍过的,只是没有重点说,今天给他们C位,好好地讲一下。

一、防风通圣丸

看到这个药,估计很多朋友要嚷了,这不是典型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吗?怎么可以用于寒证?

莫急,我们先来看下组方:

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这是个大方子,有解表的药,有清里的药,同时还有扶正的药,可以说是考虑得非常周到了:表里、气血、三焦通治,名曰通圣,不算骄傲。

那解表的药有哪些呢?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其中前三味都是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药,有寒在体表,恶寒无汗,这些药就可以让寒邪随汗而解。薄荷性味辛凉,可发散风热,是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药,若是体表有热邪,也一并给汗解了。若是没有,它对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热证,效果也是极好的。

清里热的药就很多了,连翘、桔梗清宣上焦、解毒利咽;黄芩、石膏清泻肺胃之热,除烦泻火;栀子、滑石清热利湿,引热从小便走,芒硝、大黄泻热通腑,使热结从大便出。上中下三焦之热得以全清,内热之证当然就消失了。

但是由于此药又可发汗,又可泻下,生怕伤了人的正气,因此方中配伍了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以免苦寒之品伤了脾胃,这样整个组方就安全和缓多了。

综上可以看出,防风通圣丸不但可以解表热也可以解表寒,同时清里热。不管风寒还是风热,只要出现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目赤睛痛,胸膈痞满,咳呕喘满等症,都可以用。辨证的要点为舌红苔黄或白,脉轻、重按皆有力而数。



二、黄连上清片

讲真,这个药我以前也没有好好地研究过它,把它用窄了,用小了,没有给它应有的尊重,很是抱歉。

先看下组方: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这个药和牛黄解毒丸一样,也是表里双解的好药,组方用意很类似。分为,解表药:荆芥、白芷、防风疏风散寒,蔓荆子、菊花、薄荷辛凉透热,六药同用表寒表热皆可解。清热药:连翘、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咳药:桔梗、旋覆花、甘草,可理气化痰,清热利咽;泻下药:大黄,泻下功积,清热泻火。川芎活血止痛,是治疗头痛、胸痛的要药。

它的配伍和防风通圣丸的思路非常相近,均为表里双解,通畅三焦。因此用途之广泛,绝对不限于“上清”二字。

说明书上的适应症写着: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但是从组方看来,即使是风寒感冒后,只要出现上述热证,同时表寒未解时,一样可以使用。



这两种药里,多以寒凉的药为主,主要的功能是清泻里热,畅通三焦。解表散寒的药不多。因此用在里热证为主,或者外寒里热、寒少热多之证中里最为合适。

如果是单纯的寒证,没有出现发烧、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里热症时,就不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