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一定注意这个极难发现的病,被它缠上小心耳聋

文 / 家庭医生杂志
2018-09-19 19:18

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下面的小丁丁,感冒好的差不多了,却得了一种特别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中耳炎~

奇怪的病号:感冒快好了,耳朵却出问题

小丁丁的感冒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还有点鼻塞、流鼻涕。可晚上,丁丁总是睡不踏实,老打呼噜,常常夜间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挠耳朵,或者用头蹭枕头。

丁丁妈不放心,带着丁丁去医院门诊看医生。医生检查后说,丁丁是得了急性中耳炎。

“耳朵没流脓,怎么会是中耳炎?”丁丁妈觉得很奇怪。

误区:耳痛、流脓才是中耳炎?

和丁丁妈一样,很多人以为得了中耳炎,一定会有耳痛、外耳道流脓等症状,其实这只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中耳炎而已,还有一种中耳炎隐藏较深,那就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没有耳朵流脓的情况,早期也没什么特殊症状,所以很容易被一些粗心的家长忽视。它的危害非常大,可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还可导致耳聋。

如何辨别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患儿耳内开始有闷胀感及低音调耳鸣,听力也会有所下降。

日常表现:小一点的孩子,因为不会准确地表达“耳朵胀痛”,但他们会有一些特别的表现,如夜间哭闹不止、用手抓耳、用头不停地蹭枕头、不明原因发热、夜间打鼾等;大一点的孩子,则会诉说“耳朵闷闷的,有东西塞着的感觉,耳朵嗡嗡作响”等。当发现孩子的异常举动或者倾诉时,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确诊治疗:早发现,早挽救孩子听力

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尽早处理,大部分患者听力,最终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但如果任其发展,中耳继续处于负压状态,中耳腔积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变得黏稠,使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中耳的听骨也慢慢出现粘连固定,就会进一步出现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所以,一旦确诊,如果暂未出现听力下降,可先观察三个月。因部分人可以自愈,在这期间注意复查鼓膜及声阻抗。如果病变没有加重,或呈逐步减轻,可以不用治疗。

但如果听力已经下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对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碍的各种病灶给予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中耳炎复发难愈。

如果药物治疗后效果仍不好,则建议行鼓膜置管术等手术进行干预,以免造成听力永久性的损害。

提醒:腺样体肥大,也得查查耳朵

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腺样体肥大也可使后鼻孔阻塞,压迫咽鼓管,进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对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最好也能请耳鼻喉科的医生进行体格检查、耳镜检查及声导抗测试,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