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一定是肺的问题?很多人没感冒,为什么也多痰?

文 / 大连仁医堂
2018-06-24 22:31

春夏季感冒高发,多有咳嗽、流鼻涕、痰多的现象,但有些没感冒的人痰也多,嗓子难受。

痰作为人体的排泄物,其带有一个“疒”字头,相较于人体的其他排泄物,诸如汗、泪、涕、涎、唾、屁、屎、尿等,均无“疒”字头,就知道痰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的。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痰本身是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过程,一旦肺脾肾三脏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病变,体内的津液就可能化为痰。

中医辩证治痰,通常将痰分几大类
1、湿痰

痰色白,或稀或黏稠状,多因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导致运化失调所致。湿痰这人人,多有身重、倦乏、消化差、便溏等症状,这类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白腻

2、寒痰

痰色白,痰凉,呈泡沫状或稀痰。多由寒邪犯肺,肺内津液凝聚成痰。寒痰有寒象,寒痰之人多怕冷四肢不举后背发凉舌苔薄白或水滑胎

3、热痰

痰色黄痰黏有异味。多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患者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大便干。

4、燥痰

多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涩难出有时还会带着血丝,或咳出如米粒状痰患者口鼻咽干燥

上述这些是我们能看到的有形之痰,其实人体内,更可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无形之痰,是肺脾肾代谢失调的产物,很容易就瘀滞于身体的某些部位,诱发严重的疾病,比如痰阻息道引发哮喘,痰气上涌蒙蔽心窍而癫狂,痰热犯脑引起中风,痰阻心脉引起胸痹心痛等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去痰?

1、少吃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这是老百姓的养生口头禅。鱼虽好,但吃多了容易导致内火蓄积——即“生火”;肉也好,但吃多了容易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痰浊——即“生痰”。相比之下,看似清淡无味的萝卜、白菜,却是比较好的“长寿菜”。

2、多运动

动则生阳。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体温,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而且通过出汗,还会将被腻出的汗毛孔打开,将痰湿代谢出去。像有些人运动时,一开始出的汗是粘的,再继续出大汗,才如水样,而粘汗,多半就是人体内排出的湿气。

​3、通经络

中医有句话叫气行痰自消。虽说痰有多种原因,但主要病因还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所以治痰以治气为先,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着手,常可获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