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循环,从风寒感冒开始

文 / 不吃药群体
2018-06-12 12:38

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等致病因素称为外邪,即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上古天真论》。高士宗注:“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医圣张仲景凝集毕生心血写下《伤寒杂病论》,几乎囊括了所有外感病,包括瘟疫(传染病)。《伤寒杂病论》怎么偏偏只取名“伤寒”?而不是伤风伤湿伤热。显然,“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常见而且深重的。

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无孔不入,身体自带一层保护膜,能温暖肌肤、抵御外邪。保护膜薄弱,外邪就容易侵袭人体而致病。特别是风寒,许多人应该都体会过,吹风扇吹空调时,忽觉一阵寒意打冷噤,这就是风寒侵袭肌肤的反应。处在同一环境下,别人不会怎么你却受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你的正气虚了,不能好好护卫体表肌肤抵御风寒,也就是卫气虚。

中医所讲的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强调卫气对保卫肌表,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的作用。

外邪先进入肌肤(体表),当体内气血相对充足的话,会通过打喷嚏、流清鼻涕等方式及时排出寒气。排出后也就好了,然而,多数人一发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却开始吃清热解毒或含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都是寒凉药。原本“寒”都要自己解了,又寒上加“寒凉”。

若是体内气血不足,或继续受寒,身体就不能及时驱除风寒,就会继续深入脏腑,如肠胃、肺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体内气血逐渐增多到有力驱赶寒气时,就会出现发热头昏等症状,这是排寒气不畅的反应。如若能够及时给予恰当疏导,症状即能解除。不会疏导其实也没关系,只要避风寒、清淡饮食,辅以后背热毛巾擦拭降温,耐心等待气血能量进一步蓄积,也能自动发汗排寒气。

大家肯定都听过“高烧可是会伤到脑神经”的疑问,究其原因,“高烧伤脑神经”的罪魁祸首恰恰是“寒凉药”。大家似乎只会习惯于“寒凉药”来“治病”,清热解毒、退热药、草药、凉茶、甚至输液,一边在镇压一边在抵抗——反复发烧,当体内气血终于无力抵抗寒气选择投降时,就不烧了。紧接着的是,粘稠鼻涕(鼻炎)、痰咳(支气管炎)、痰喘(支气管哮喘)、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等。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踏上漫漫求医路。。。


良好生活习惯是健康之根本,

经络穴位是最直接的治病良药。

只是人们已经习惯于吃药、打针、输液、手术切除等本末倒置的方式。

关注:不吃药群体 传统中医让你生活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