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5岁女儿吃了普通的感冒药,她怎么就聋了?

文 / 水母说基因
2018-05-20 12:31

还有人记得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吗?

这场惊艳的表演,其实是21位聋哑演员的杰作。而且他们当中的18个孩子是药物性耳聋患者。



其中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2岁时一次发高烧,医生给她注射了当时很常用的链霉素,而她因此彻底失聪。其他孩子都是同样的情况。


药物性耳聋就是因使用某种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制剂而引起的耳聋。导致药物性耳聋的药物有近百种,最常见的就是普通的感冒退烧药,尤其是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另外有利尿药、麻醉药、抗肿瘤药等。


央视也播过一则关于儿童用药的广告,看完让人扎心。几个天真烂漫的孩子,都因为用药不当永远失去了听力。

据统计

我国每年约有 30000多儿童因为用药不当而失聪


你可能想问,普通的感冒退烧药怎么会导致孩子失聪?

其实,父母乱用药是导致孩子失聪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很多父母不知道,成年人的感冒药不能给孩子吃。但除了乱用药,还有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原因:基因缺陷。如果携带有“药物性耳聋”相关的基因有缺陷,很多常用药都是致耳聋的“毒药”。


所以,有一些全新的用药姿势,小编必须给大家普及一下。



同一种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


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表达同一种观点:任何一种药物都没有所谓的标准使用剂量,用药必须因人而异


想想你身边有人可以狂吃不胖,也有人喝水都长肉的现象。是不是很扎心……其实吃药也是同理,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当我们服用某种药物后,药物必须经过一系列代谢才能发挥药效。整个过程中,药物代谢相关的是关键。代谢酶的活性低,对药物代谢速度就会降低,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累积,引发不良反应;相反,代谢酶活性特别高,使药物的排泄速度太快,在体内停留时间短,药物可能不会起效。


在人体内,基因是决定这些代谢酶活性的根本。所以用药也要看看基因给不给力


目前,科学家把代谢药物的基因型分为4种:


正常代谢型

慢代谢型

中间代谢型

超快代谢型

科学家最关注的,是携带慢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基因的人。因为在使用标准剂量的前提下,慢代谢型的人,会因为药物排泄慢,导致血药浓度急剧升高而发生中毒;而超快代谢型的人,则会因为药物代谢太快,血药浓度达不到要求而导致治疗无效。


这个原理,还适用于其它所有的药物。


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根据基因给病人开药方


治疗胃溃疡,亚洲人可以少吃点药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们研发发现,一直以来,咱们亚洲的胃溃疡病人药吃得太多了。


因为他们做了长达10年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基因上的差异,治疗胃溃疡等酸相关疾病的时候,黄种人的用药剂量比白种人少一半,就能起到相同的效果。这里的黄种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等所有黄种人。

比如像奥美拉唑,标准计量是每日两片,但事实上黄种人每天吃一片就够了。如果是静脉用药,标准计量是每日80MG~160MG,亚洲人可以直接减半。


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经被加拿大制定的《北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指南》采用。


用药量减少,就意味着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副作用,还可以减轻一些经济负担。一举多得!

水母基因也有针对奥美拉挫的药物代谢检测哦!这是小编的基因检测结果。


有时候,正常用药剂量也可能要命

我国卫生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年有20万住院治疗的患者是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多数时候,医生开的药没有错,用药剂量也没有问题。然而不幸还是避免不了……直到药物基因组科学家们发现了问题。



比如,有种药物warfarin(俗称“华法林”),是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常用的一线药物,用来防止血液凝固产生血栓,也防止血液凝块在血管内迁移。

这种药物的效果非常好,深受医生和病人喜爱。但医生们发现,这种药特别任性,给不同的病人使用,效果差别非常大,剂量非常难把控。剂量高一点可能会导致病人体内出血,剂量低一点又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搞得医生们欲哭无泪……


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一切背后可能是基因在“捣乱”。

人体的CYP2C9基因参与代谢这种抗凝剂。CYP2C9基因上的某种突变,会导致这种药物的代谢速度非常慢(弱代谢型),导致抗凝剂容易在人体过量积累,引发体内出血等严重症状,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反之,则可能容易造成血栓。


小编的基因检测结果


目前,美国FDA对华法林的使用说明书上已经标注:


基因突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药物最佳剂量

给孩子和孕妇吃药,可不要心太大!

仿佛家长们都有这个通病,衣食住行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偏偏用药这种大事儿上各种不小心。有点儿小毛小病就给孩子打针吃药,甚至随便给孩子吃药。


根据CFDA最新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2016年)》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则达到4倍,儿童占到每年因不良用药死亡人群的33%。用药不当是导致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


举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可待因


图为水母基因的用药指导报告截图

研究证明,人体的CYP2D6基因参与20%~30%常见药物的代谢过程,其中就包括可待因。科学家发现,可待因在CYP2D6基因超快代谢型或快代谢型的儿童患者中使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这就必须要重视了。所以,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总局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中特别指明:


【禁忌症】应增加内容:“12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已知为CYP2D6超快代谢者禁用”。

【注意事项】项下应增加内容:“禁用于已知为CYP2D6超快代谢者。可待因超快代谢患者存在遗传变异,与其他人相比,这类患者能够更快、更完全地将可待因转化为吗啡。血液中高于正常浓度的吗啡可能产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呼吸抑制,有的患者会出现药物过量的体征,如极度嗜睡、意识混乱或呼吸变浅,目前有与可待因超快代谢为吗啡相关的死亡不良事件报道。在扁桃体切除术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接受可待因治疗,存在使用可待因在CYP2D6超快代谢的儿童中发生过呼吸抑制和死亡的证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下应注明“哺乳妇女禁用”,并增加以下内容:“哺乳期母亲使用可待因可分泌至乳汁。在可待因代谢正常(CYP2D6活性正常)的母亲中,分泌至乳汁中的可待因量很少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如果母亲为可待因超快代谢者,可能出现药物过量的症状,如极度嗜睡、意识混乱或呼吸变浅。母亲乳汁中的吗啡浓度也会升高,并可导致乳儿中产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不良反应”。


注:以上所有内容摘自“总局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99号)

”文件附件。比较关心的同学,可以到CFDA网站查看更详细的文件哦~


在欧美国家,针对儿童用药的基因检测是被广泛允许的。美国FDA已批准在140余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的信息,其中60多种是儿童常用药。


对需要首先考虑做药物基因检测的儿童可做如下分类:


① 推荐给打预防针的儿童;

② 曾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儿童;

③ 现在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用药没有进展的儿童;

④ 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儿童;

⑤ 有药物不良反应家族史的儿童。


另外,针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基因检测,主要集中在解热镇痛、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平喘、肠胃不适、镇静安神类的药物……

所以呢,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以后去医院开药,还是先给医生亮出一份药物代谢基因检测报告比较放心。

图为小编的基因检测结果


今天的科普到此为止。


小编这么苦口婆心讲科普,大家觉得涨姿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