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高就不能吃鸡蛋和肉类?关于胆固醇,不少人有认知误区

文 / 河北电视台冀时健康
2021-09-25 09:23

导语:三高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威胁着国人的健康。提到高血脂时,人们也会直接和肥胖、不能吃肉等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提到“胆固醇”就觉得这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大家对胆固醇也许有一些认知的误区。

在几十年前,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经常吃不上肉,饭菜里没有油水。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餐桌上的鸡鱼肉蛋越来越多,人们能吃得饱,也能吃得好。但也有人发现,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更容易生病了,高血脂、冠心病等风险越来越高。

有人将疾病风险越来越高也归结为食物中的胆固醇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曾经限制每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总量不宜超过300毫克。相信不少人都觉得这个限制条件比较好,能够降低疾病风险。

作为人体内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人体内的维生素吸收、激素合成、单质合成以及细胞合成都离不开胆固醇的帮助。当人体能够保证正常标准的胆固醇水平后,能够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从而稳定人体内的脂肪水平。

而且,胆固醇也可以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是一种好的胆固醇,不仅不会导致人体胆固醇水平升高,还能帮助人体调节胆固醇水平,帮助人体代谢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而后者的水平不断升高后,可能导致脂质斑块堆积在血管壁上,并且随着斑块的体积不断的增大,可能直接损伤血管,让血管逐渐狭窄,对健康造成威胁。

从这2个角度来看,胆固醇并非坏东西,只要人们能够将它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胆固醇认知误区,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

误区一:想降脂,就要不吃肉

有些人觉得胆固醇高的主要原因是吃肉多了。想要降血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不吃肉。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2个来源。内部合成和外部摄入。其中体内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大约占了70%左右,食物带入人体的胆固醇大约只占20%至70%左右。

为了降血脂而不吃肉的方法,只能减少体外摄入的胆固醇,却无法控制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水平。正确的做法是“开源节流”。通过运动+饮食控制双重保障来代谢多余的胆固醇,从而稳定血脂。

误区二:鸡蛋胆固醇高,高血脂患者不能吃

不少中老年人都表示自己不敢吃鸡蛋,因为听说一个鸡蛋中含有150克的胆固醇。他们生怕因为高胆固醇饮食而诱发血脂波动。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担忧是很多余的。

鸡蛋中虽然有一定的胆固醇,但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也就是说。鸡蛋虽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但自身就能平衡这种胆固醇水平。对高血脂患者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作为蛋白质来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越低越好

既然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会威胁血管健康,岂不是越低越好?

对不同人群来说,胆固醇健康指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健康人群以及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应该尽可能 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3.4以下。而存在高风险的人群,需要稳定在2.6以下。存在脑梗冠心病的患者,最好控制在1.8以下,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心血管。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不是越低越好。当人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太多的时候,医生也会怀疑是否存在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问题。甚至在患者伴随着体型消瘦后,也会怀疑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换句话来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对健康是一种威胁。但也不要为了降血脂而盲目的追求指标下降,这很可能是暗示你健康存在异常。

总的来看,对高血脂患者以及中老年人来说,怕胆固醇升高就不吃肉不吃鸡蛋的做法未免有些夸张了。人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胆固醇的重要性,并且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稳定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提到的这几个胆固醇的认知误区,你是不是也中招了?发现问题后,也该及时调整,保护健康。

结语: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胆固醇只是一种营养物质,当人体在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胆固醇异常增多时,才可能引发高血脂等疾病。人们需要做的是,正确的认识胆固醇,通过合理的方式降脂,稳定血脂,保护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