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秋爽,母秋凶”,做到“4少、2不睡”,助你睡得好气色棒

文 / 秘境硒都
2021-08-20 18:58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有些地区依然高温不断,依旧烈日炎炎常常让人感到烦躁不安。秋天之所以被称为“秋老虎”是因为三伏天以后气温回暖到35℃以上,多发生在每年的8月到9月之间,每天都是早晚凉爽,午后出现暴晒。这样的天气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容小觑,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小孩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失眠。

“秋老虎”确实厉害,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 避免吃饭速度过快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很多人这时候就会“长秋膘”,吃饭时狼吞虎咽,点了一桌子菜,很容易吃过头,当觉得自己吃饱了时其实胃早已撑得不行。平时偶尔一两次吃多没什么,长此以往胃容量会不断扩大,引起肠胃疾病的同时还会导致身体血压波动大。

进入秋冬季节后,气温温差较大,身体血压也会随之波动,血压上升过快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造成失眠的产生。

2、 减少早晚运动

很多人经历过“苦夏”的折磨后秋天就开始养秋膘,但又担心自己太胖就去户外做运动。平常运动锻炼都需要考虑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运动都不宜过于刺激,运动会消耗身体中的阳气,由于早上和夜间气温较低,也容易产生风寒,剧烈运动也会使得心肺功能受到损伤,刺激脑部神经中枢,导致睡眠质量差等情况。

3、 减少理发频率

秋天很容易受寒,身体的热量大部分都是从头部散发出去,因此冬天为了保暖很多人都会戴帽子,但是秋天身体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若理光头很容易出现风寒、感冒等情况。

4、 少穿凉鞋

对于一些喜欢穿拖鞋、镂空凉鞋的人在秋天也应该注意保暖了,病从脚生,身体中的五大经络都汇集于足部,脚上也分布着人不同的穴位,影响这人的五脏,很容易出现身体受寒、关节疼痛、睡眠难耐的症状。

公秋爽,母秋凶,秋季谨记2不睡

1、 不熬夜

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随着天气的转凉会逐渐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经过一天精力的消耗,容易神经过度刺激出现失眠。因此平时生活中最好少熬夜,睡不着可多补充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营养物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一旦失眠,平常可在饮食中多加入赤芝、紫芝等灵芝提取物,对于睡眠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

紫芝、赤芝等灵芝中含有粗多糖、三萜等物质能够用于稳定脑部皮层,为身体创造更好的入睡条件,对睡眠有重要帮助,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改善失眠。

2、 不睡前洗头

常常加班过后很多人洗完澡就倒头就睡。头部是身体中最重要的部位,若不吹干很容易让头部处于一种受寒的状态,很可能减少脑部褪黑素和黑色素的分泌,引起头发发白的情况。在床上头发中的水分没干,容易带走身体中的 热量,使得脑部处于低温的状态,容易造成严重的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