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多国入选14万人的研究告诉您真相

文 / 龙汇说健康
2021-08-20 18:54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这句广告语不仅推动了牛奶产业,还让牛奶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必需品。牛奶是一种影响丰富,老少咸宜的食品。而喝牛奶甚至成为了年轻、时尚以及健康的代名词。 人们对于牛奶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富含蛋白质和钙质,而这两种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明治天皇学习西方饮食文化,带头喝牛奶,使得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4cm。

其实,人类食用奶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也可能更早,因为那时没有消毒观念和技术,当时人类可以直接从动物的奶嘴中饮用奶类。更有趣的是,虽然牛奶是目前最主要的奶类饮品,但人类最早饮用的奶类是羊奶(哎~想想就觉得膻气)。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和罗纳尼亚的当地人开始驯养绵羊,但当时养羊的主要目的是吃肉,而并非喝奶。而直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才开始食用牛奶。

绵羊

奶牛

当时的奶类是很难储存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办法将其制作成各种奶制品,比如奶酪、黄油、酸奶等。

奶酪

黄油

酸奶

对于中亚地区的居民来说,马奶似乎更加流行,当地人们通过饮用马奶来获取维生素C,以降低坏血病发生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60年代,路易斯・巴斯德发明的巴氏灭菌法为奶类行业带来了空前的推动和发展。这种方法能有效杀灭牛奶中的致病菌(如引起霍乱、脊髓灰质炎、炭疽、猩红热、结核及肉毒毒素的致病菌),但不损害其营养物质,极大地提高了牛奶食用的安全性。记得前段时间,我曾阅读一篇病例,一位中东妇女因乳腺肿胀到当地医院救治,医生对其乳腺进行切开引流,并留取分泌物进行培养,发现了布鲁氏菌(这是一种多存在于牛、羊中的细菌,这种细菌可通过牲畜的排泄物传染给人,感染此菌所导致的病叫布鲁氏菌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医生追问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牛羊,这位患者说自己近期曾经喝过生牛奶。可想而知,巴氏灭菌法简直救了全世界人民的命了。

牛奶在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普及程度达到顶峰。当时美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达45加仑/年(1加仑约合3.8升),平均每天近500ml。当然,随着奶制品的种类、包装及食用方法越来越丰富,不仅是外国人,咱们本国人对牛奶及相关制品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奶片

巧克力奶

牛奶配麦片

上文咱们大概聊了一下奶类的发展史,也聊了一下奶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那么奶类对心脏有没有好处呢?我们先看一下膳食营养指南推荐的健康膳食结构图。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饮用适量低脂奶,而不是全脂奶。

推荐的健康膳食结构图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因为乳制品是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饱和脂肪酸被认为对血脂产生不利影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因为指南得出了上述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否站得住脚呢?我们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2018年,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多国家参与的大型队列研究,其中包括全球21个国家的近14万人,年龄在35~70岁,研究随访超过15年。研究中奶制品摄入剂量按份计算,1份约等于1杯牛奶或酸奶(244g)、1片奶酪(15g)或1匙黄油(5g)。

研究发现,每日食用>2份的奶制品者,较不食用者总体死亡率下降17%心血管死亡率下降23%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下降22%和34%。其中牛奶和酸奶能降低上述风险,奶酪和黄油与降低上述风险无关。同时,研究还发现全脂奶制品和低脂奶制品均具有降低上述风险的作用。但奶制品食用并未降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

那么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适量摄入奶制品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牛奶和酸奶,奶酪和黄油还是尽量少吃。

其次,奶制品不用刻意追求低脂,因为奶制品成分复杂,其中还包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因为不能以一种成分片面决定全脂奶制品的好坏。

再次,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可通过适量摄入奶制品辅助降低此类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

最后,该研究未发现奶制品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可能与奶制品未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关。

总之,这项研究使我深刻感受到这句广告词的含义和分量——每天1斤奶,强壮中国人。

参考文献

1. Wolf A, et al. A short history of beverages and how our body treats them. Obes Rev. 2008 Mar;9(2):151-64.

2. Dehghan M, et al. Association of dairy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21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8 Nov 24;392(10161):2288-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