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解读

文 / 营养界
2021-03-12 20:29

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了几十位营养学、医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专家,综合评价了200余条食物与健康的科学建议、膳食模式与健康的科学推荐以及如何制定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科学指导,为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1

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膳食不合理。最典型的两种营养相关的慢性病,一个是高血压,一个是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高钠摄入在成人膳食因素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中占第一位(17.3%),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水果摄入不足(11.5%)和水产类Ω-3脂肪酸摄入不足(9.7%)。

能够降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

过多摄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有: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

《报告》指出,居民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只有两成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的全谷物及杂粮;不足1/3的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40克以上鱼虾类;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以畜肉为主,鱼虾类和禽肉类食物的消费比例低。约有40%的成年人常年不吃大豆类制品,城市人群平均水果摄入量仅为55.7克/天。

我国家庭烹调用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为9.3克,每10年平均下降2克,但仍高于<5克的推荐值。

我国成年男性饮酒率为64.5%,女性为23.1%。按照饮酒者人均酒精摄入量≥15克为过量饮酒,2015-2017年间我国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量饮酒分别为56.8%27.8%

在外就餐成为普遍饮食行为,外卖点餐的行为在年轻人中较为普遍。调查发现:位居购买菜肴前10位的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吃快餐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过度消费,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 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成为多种慢性病(包括癌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报告》呼吁:将营养与健康理念贯穿于食物生产、加工、烹调、选购、进餐的各个环节和体系中,营造健康的食物消费环境。

2

《报告》通过对世界各国46个英文版本的膳食指南全文、91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膳食指南图形进行梳理,汇集研究了相关关键推荐和消费指导的信息。各国指南推荐条目中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关键词如下:“蔬菜/水果”、“盐/钠”、“脂肪”、“糖“、”体育运动”、“水”、“奶及制品”、“谷物”、“鱼”、“食物多样性”。

3

特殊膳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