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抗癌女博士的生死遗言:别让“太努力”,毁掉你的人生

文 / 懂点健康知识
2021-01-04 19:57

我们喝着最贵的咖啡,熬着最深的夜,以获得的各种头衔标榜人生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成功和噩运究竟哪个离你更近。

很多时候,生活的压力和对成功的渴望时常让我们忘记,我们自己究竟希望怎样的活着。

复旦大学的优秀讲师、海归博士于娟用33年的短暂生命,为我们将这一课题铺展开来。于娟的前半生无疑是辉煌的,伴着鲜花和掌声,但这些却是在她透支健康的前提下换来的。

于娟在自传著作《此生未完成》中曾提及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基本上没有在12点前睡过,学习、考研、考GT之类,现在看起来毫无价值的证书是堂而皇之的理由,同时我也在聊天,灌水,蹦迪,吃饭,K歌,即使早睡也是在夜里一点前,更厉害点的会通宵熬夜。

于是被于娟提前透支的生命,用健康给了她反戈一击。为此,她与癌症病魔苦苦缠斗了一年多,最终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

于娟说: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为每完成一个项目而得到他人的艳慕而兴奋,每冲击一个事业上的高峰,都会让我觉得满足。

但却忘记了,与此同时需要付出的是,被踩在脚下的健康。

好的人生是在想要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忘记去看一看沿途的风景。

于娟虽然不擅长科研,但是她有着优秀女学者倔强的性格,她曾试图用三年半的时间同时搞定了一个挪威的硕士,一个复旦的博士学位。

为此她不知熬过多少夜,耗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也曾看着自己距离目标的差距而愤怒懊恼。直到她生了病之后才明白:

“拼死拼活,不过是早一年毕业。除了我自己,谁会那样在乎我是找你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玩命的发文章搞课题,做了个副教授,但却不知道当上这个副教授之后应该干些什么。”

于娟觉得自己只是为了成功而去努力,却不知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很像现在年轻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前几天我遇到一位平时很悠闲的邻居阿姨,急匆匆的往外走。才知道邻居阿姨的儿子得了重病,住院了,这让阿姨看上去苍老了很多。

邻居阿姨的儿子我见过多次,高学历人又长得帅,也会赚钱。时常听长辈说这个孩子很勤奋,在不耽误主业的情况下还同时经营着几个副业,忙得团团转。年纪不大却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本地买了房,买了车,可这一病却令人生高开低走。

健康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如果摆在眼前要你选择,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健康。

当然,我并不是让你为了健康而好吃懒做,放弃一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睡眠、运动、饮食和拥有排解压力的能力。

李开复是创新工程的CEO,一直在高强度工作下的他在13年患了淋巴癌,这是健康给了他一记警钟。但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自我奋斗和自己的事业,他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生活心态,也不再认为睡眠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了。

亦舒曾经有句名言: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

其实成功的人生,要的就是这种健康的奋斗方式,这也是自律的一种。

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观?钟南山院士给了我们诠释:“努力工作,但不透支健康;相信医学,但不排斥保健养生。”

是的,人生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浮云。身体要是不好,折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照顾你的家人。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更优越的活着而拼死拼活,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体每一天都在无声的抗议。

人这一生,从哭声中醒来,又在哭声中离开,从喜开始,以悲收场。与其追问什么是死亡,倒不如认真钻研如何好好活着。

知乎上有个提问:人到中年,什么最重要?最高赞回答只有五个字:健康最重要。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多少人要在熬坏了身体后,才会重视。

当你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时候,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名望,都买不来一个“治愈”的。

同样,于娟在自己的生命进入理论上的倒计时时,她逐步对于治疗带巨大痛苦习以为常了,她不愿再像过去一样明天为自己的事业疲于奔命了,病床上,她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忙碌到失衡的人生。

她试图抛弃身上的“高材生”“知名高校老师”的标签,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在亲情面前,她是一个不及格的考生,甚至还要让自己的至亲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也是她非常自责与内疚的地方。

正如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说的: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人活着一定要懂得:生死之外都是小事,千万别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