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4种保健品,保命不太行,坑钱第一名!别再交智商税了

文 / 39健康网
2021-01-03 09:36

前段时间,号称“带货一哥”的辛巴因在直播带货中销售燕窝,陷入了“打假风波”。经过消费者曝光,再加上职业打假人王海的检测,辛巴所售燕窝被认为“仅仅是风味饮料,成分只是糖水”。

12月23日,“燕窝事件”迎来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广州白云区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厂家以及销售环节做出罚款200万元的处罚。

实际上,现在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保健品,其中不乏廉价暴利的东西。今天小九借此机会,介绍几种不保健的保健品,希望大家能避开这些“消费陷阱”。

一、燕窝,营养不如鸡蛋

“燕窝是补品”的宣传,最早是从清代开始的,到了现代社会,它更是摇身变成价格不菲的高档补品,被宣称“排毒养颜、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癌”。

事实上,燕窝本身是东南亚地区金丝燕属所筑的鸟巢,先不说营养价值,单单因为稀缺性,就决定了市场上多数的燕窝是假的,除了糖精外,猪皮、银耳、蛋清、鱼鳔和琼脂等也是常见的造假成分。

即便是真燕窝,其营养成分也并非什么稀罕东西,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分、少量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绝大多数食物中都有。

其中,宣传中所说的唾液酸,营养价值只体现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它对人体有益。再者,燕窝的唾液酸含量并不高,一般的摄入量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更何况,人体的肝脏每天都能自行合成唾液酸,成年人每天分泌的唾液中,就含有40-60毫克的唾液酸。

综合来看,3克燕窝熬成的粥,还不如一枚30克的煮鸡蛋营养价值高。不良的商家把成本不足1元的糖水燕窝,吹成40元一克的真燕窝来卖,有这40块钱,买5斤鸡蛋补补脑子,难道不香吗?

二、冬虫夏草,被踢出“保健圈”

冬虫夏草人们都听过,据宣传称可以“保肺益肾、止血化痰、防肾衰、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简直是包治百病。

什么冬虫夏草?它是两种物种的结合体,虫是蝙蝠蛾幼虫,麦角菌科真菌会逐渐占据和侵袭幼虫身体,随着幼虫破土,真菌开始生长,成为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的冬虫夏草。


1951年,德国科学家Cuningham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出腺苷类活性物质,命名为虫草素,并在1960年实现了人工合成

虫草素是冬虫夏草宣传的C位,可事实上,它就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甘露醇,用于食品和药物的制作,成本只有几十块钱一公斤

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停止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但受利益驱动,不少商家依然在大力宣传,许多消费者依然相信它的功效。

其实,医学界从未明确认可过冬虫夏草的功效,也未被批准作为药物。相反,它的副作用倒是不少,常见的有皮疹、皮肤瘙痒和月经紊乱,长期服用对肾脏有害。美国研究也发现,冬虫夏草会引起便秘、腹胀等肠道中毒症状。

三、酵素,不能让你减肥

为了赚钱,一些不良商家会制造一些宣传概念,酵素成了他们口中的“排毒养颜、减肥”神器。

酵素的概念源于日本,是“酶”的别称。人体内有多种酶,多数是高分子蛋白,参与体内的生理活动。如果人体是一个灯泡,那么酶就是促使灯泡发亮的电流,起到一种催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消耗、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确需要一些酶的参与,但靠饮食补充的酶,会被当做普通的蛋白质消化分解,不能发挥的真正催化作用。

所以,“酵素”仅仅是商家的宣传噱头罢了,如果你相信并购买,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他们的钱包变鼓了

四、抗糖丸,年龄焦虑的智商税

除了酵素,另一个智商税产品就是抗糖丸了,商家宣称“可以代谢体内的糖化反应,起到抗衰老作用”,还请了知名明星代言,虽然价格不菲,可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尝试。

人体内,糖和蛋白质、脂质分子结合会形成一种褐色物质,逐渐沉淀导致皮肤暗沉和老化,这是正常的代谢过程,人体会自动消除这些糖化产物。尤其是年轻人,新陈代谢快,这些产物能很快代谢掉,根本不需要服用抗糖产品。

而且,抗糖化产品中所罗列出的“糖化抑制”成分,在医学上没有任何权威结论,仔细看它的成分,仅仅是一些艾草、红茶、橄榄果、葡萄叶、鱼腥草精华等。

所谓的抗糖,明显只是商家炒作“年龄焦虑”,推出的一款智商税产品。

五、关于保健品,有些话对你说

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健康有了更多期盼,不良商家恰恰就是抓住了这种心理,不推出各种“保健品”。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定义,保健食品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但不能治病,不能对人体构成任何伤害。

说白了,保健品就是一种营养补充剂。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三餐正常、身体健康,根本不需要吃任何的保健品,只有在明确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时才需要额外补充,比如缺钙。

此外,孕妇、饮食不规律的群体、节食减肥群体、婴儿、某些疾病患者等,这些群体因饮食或身体原因,需要补充某些营养物质,这时才需要补充,比如怀孕时补充叶酸。

我们要牢记一点,任何打着能明确治疗某种疾病,或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直接打电话举报,绝对不会冤枉。对每个渴望健康的人而言,了解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就不会被层出不穷的产品所忽悠。


参考资料:

[1]官方通报!“辛巴直播带货即食燕窝”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对涉事公司罚款290万元.每日经济新闻,2020.12.23

[2]细说燕窝.食品与健康,2019.4

[3]真相终于清楚了!冬虫夏草真的是神药吗?.科普中国,2017.1.10

[4]辟谣丨喝酵素不能治病、减肥.中国食品安全报,2019.6.23

[5]买抗糖丸抗衰老 为年轻你交了多少智商税.科技日报,2019.2.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