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在秋天感到伤感?秋分才是秋天真正的开始?

文 / 微知健康
2020-11-18 09:04

我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五脏中的“肺”即金,七情中的“悲”即金,四季中的“秋”也即金。因此在秋天,特别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另外,“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低温抑郁症”。心理调节是预防“悲秋”的最有效的方法,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

同时还要注重养心与养肝,多喝玫瑰花或莲子茶、菊花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喝对于抑郁特别有帮助。也可以多吃莲子、莲藕、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效用,对焦虑、抑郁很有益处。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

秋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每年9月23日前后为秋分节气,“斗指己为秋分,雨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从秋分节气开始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