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藏阳、藏精、藏神,都该如何藏呢?这样来吃好,藏好!

文 / 消化科李主任
2020-11-17 09:00

《黄帝内经》曾明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三月草木凋零,自然界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冬藏是否做好决定明年健康与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到了春天总是毛病不断,就是冬藏没有做好种下的。所以大家要一起做好冬藏,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藏阳】就是要少损耗阳气

要避寒就温,不要过度劳累;要少出汗,不要剧烈运动,不要无谓地损耗阳气;衣服要穿暖。

从立冬开始,大自然阴气渐长,阳气渐退,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而养阳,即藏阳。

中医主张“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就是说,冬天要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阴采阳,传统医学理论极为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冬季。所以,我们在冬天应该多到室外,充分享受阳光的温暖。

冬天应祛寒保暖,护藏阳气,尤其要护好以下5个关键部位。

1.脚。脚一旦受寒,就可能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患上感冒等多种疾病。

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尤其是脚腕以下部分,刺激或锻炼这里,能通过经络给全身器官带来积极的、有益的影响。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经脉。

2.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很多人一换季就咳嗽、咽炎复发、头痛,其主要根结就在颈部。围一条适合的围巾,即可避免着凉。

3.膝。冬季要注意适度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

4.肩膀。秋冬缩在温暖的被子里,只要一露出肩膀,就会觉得很冷,甚至肩膀又疼又酸。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远离露肩装,睡觉时也不要露出肩膀。

5.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很大。因此,女性日常最好穿个护肚子的小背心,远离露脐服装,且无论室内温度多高,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否则受凉,轻则腹泻腹痛,重则引起肠炎。

【藏精】就是藏五脏之精

尤其是肾精

肾精是无藏精的根本。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如果没很好地养“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就会降低免疫力,从而影响正气,以致正不胜邪气,那么来年春天就易得病,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

冬天脾胃吸收功能好,是藏精的好时候,也是贮备精气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如果没很好地养“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造成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病。

而肾精是五脏之精的根本,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以藏精于肾,防来年病温。

【藏神】就是要内藏神气

冬天万物闭藏,人的神气也应内藏。

神气如何内藏?

要做到“三少三多”。即少躁动、少喧哗、少生气;多睡眠、多平静、多安心。多吃养心安神之品,如大枣、桂圆肉、百合、莲子、小米、米粥等。

冬季这样“藏”阳帮你身体轻松驱寒!

  • 最有效的方式:运动,太阳升起做运动

太阳升,阳气升。要取暖,早上太阳升起后运动效果最佳,能帮助提高身体阳气。但话又说回来,只要身体动起来,什么时间都值得提倡。除了慢跑,你还可以快走、爬山、做操的方式进行运动,运动时间以自己不感觉疲劳为准。

  • 早睡晚起冬“藏”能保暖

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这也符合中医冬季要“藏”的养生观念。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关节炎、冠心病患者可以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

  • 最方便的方式:泡茶

1. 芍药茶

有些女性经常感觉手脚冰冷,其实是因为她们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因此提倡饮用芍药茶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各处积聚的淤血排出体外。做法很简单,将15克野生晒干的芍药,跟400毫升水一起煮,待剩下一半分量时,再放入生姜、枣和冰糖就可以。

2. 枸杞红枣茶

先将红枣去核和枸杞分别洗净,略泡一下;将泡过的红枣和枸杞放入搅拌机,加适量水撑成红枣枸杞混合汁;用滤网滤去果肉渣;将红枣枸杞汁加冰糖,加热与沸腾就可以喝了。

3. 红糖姜枣茶

冬天天气寒冷,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可以多喝一些红糖姜茶来驱寒防感冒。

红糖姜茶很容易制作,准备30克红糖,10克生姜,将生姜放入水中,然后再放入红糖,熬制15分钟,趁热饮用,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据医生介绍,红糖姜茶不仅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还可以有效减轻女性朋友的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