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化痰祛湿方,温暖脾胃,去掉小肚子,把弱弱的脾胃功能补上来

文 / 健康综合营地
2020-11-05 09:02

头发总是出油,有些人出油多还容易脱发;脸上的油也很多,长很多痘痘;总是犯困,睡不醒。早上起来整个人蒙蒙;总感觉很累,四肢发沉,总想坐着、躺着休息;小肚子肉多,大腿胖,摸起来软软的,凉凉的;大便黏腻不成型; 吃饭不香,容易胃胀腹胀,还恶心;舌头伸出来很腻,舌苔厚厚的;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吐痰……;说明你身体里的痰湿垃圾就很多了,是三高最喜欢痰湿体质,凡是痰湿体质的人要么高血糖、要么高血压、要么高血脂、要么高尿酸。

这时候其实只要把堵在体内的痰化掉就好了。

中医化痰第一方——温胆汤帮你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方子如下:

生姜12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3克。

这里用的最多的就是生姜,特别适合脾胃弱的人,能温脾胃阳气,把弱弱的脾胃功能补上来。

陈皮理气化痰。很多人认为陈皮主要是化痰,其实是陈皮理气能力也很强,能让身体内杂乱的气血恢复正常。

「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泊宅编》

加上它温燥的性质,脾得温则运,脾胃的运化能力会更强,水液代谢正常了,生成的痰湿就少了。而且它理气行气,会推着痰往外走。

化痰又减少痰生成,用陈皮泡水,清理肺部的痰,很多人会有很多痰出来。

陈皮还能理气消食,让胃气降下去,脾气升上去人就有胃口想吃东西了,身体胃肠的垃圾也会跟着从下面排出去。

而且陈皮还有一股特别的芳香,脾喜欢香,芳香能够醒脾,让脾胃动起来,还能够化浊。

痰不怎么多的人其实直接用陈皮泡茶喝就可以。尤其是到了秋季,很多人会咳白色的痰,或者感觉嗓子有痰,可以直接用陈皮泡水。

湿热的广东,家家必备陈皮,喝茶的时候加一些,煲汤的时候加一些,做甜点的时候加一些。

甘草: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补充脾胃功能,补脾去痰湿,痰的来源就解决了。

半夏:很多化痰的方子都离不开它,是一味祛痰邪很猛的药。

枳实:能够破痰除痞。痰湿在体内会阻滞气血的运行,而枳实能把这道拦路虎直接冲开,打开身体气血和痰的郁结状态。而且还能通便,是张仲景用来治疗便秘的要药之一。

竹茹:清热化痰,在这里主要制约一下另外几味药的温热之性并增强化痰的功效。

温胆汤,并不是让胆温暖起来,而是把堵在胆的寒痰化掉,整个方子也能用来治胆小,容易害怕,噩梦多的人,或者心情压抑的也可以用温胆汤温暖一下内心。

考虑现在人的体质,我们在原方的基础上去掉了温热的生姜,温热力度稍弱,但不容易上火,所有体质的人都能用。同时增加了祛湿安神的茯苓,做成了泡脚包,治疗失眠的效果更好了。

温旦汤足浴粉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每天睡前半小时,找一个大盆(桶)装好温水,静静的坐好,用15分钟慢慢的泡个jio,整个人都放松下来,通过脚步的经络也调理了全身的气血。

一定要用温热的水,泡的后背、脸部微微出汗,感觉全身都通透了。

做成泡脚包,药性可以通过经络吸收,不需要通过脾胃这一关。

什么样的人需要用温胆汤泡脚呢?

痰湿体质必须要泡的每天起床就要吐痰的人比较胖的人,小肚子,大腿粗吃肉、喝酒多的人喝牛奶太多,吃甜品太多,吃水果太多的人胆小不敢一个人走夜路,容易被吓到有脂肪瘤的人一躺下就胸闷恶心头晕想吐的人舌苔非常厚腻,口臭的人,且伴随三高的人必须要泡的吃了很多治疗失眠的药也不管用的人,可以尝试用温胆汤泡脚使用的时候最好煮一下,发挥药材的最大功效。

里面的药材是选品老司机亲自实地调查选品,精心挑选,都是可以入口的药材,药效特别足,建议大家不要用一次就扔。煮完一次后拿出泡脚包,第二次可以再用一次。

如果是寒湿比较重的人还可以加几片生姜。泡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水没过脚踝,脚背、脚踝的穴位最多。

进入秋天以后,很多人咳痰的时候鼻子还总是堵着,怎么也不通气,尤其是早晨刚醒的时候,甚至还有点冷,怕风。

这都是身体阳虚,痰湿又重导致的。可以用这个茶饮解决——茯苓橘皮汤

茯苓橘皮汤是在著名的祛痰湿方:二陈汤的基础上改良的。

二陈汤:橘皮、茯苓、甘草、半夏

根据现代人用脑多、熬夜多、久坐不动,百陈汤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葛根、百合和姜替代二陈汤中辛散温燥的半夏(半夏有毒,请勿擅自使用)

里面有温热的干姜,温补身体的阳气。

陈皮加茯苓能健运脾胃帮助身体运化水液,化掉身体的大部分痰湿。

最后加入了葛根+百合滋补阴液,防止方子干燥让人上火,比起原方效果更温和。

茶包一打开就能闻到一股自然清爽的香气,感觉气机都通畅不少。如果你是痰湿体质,或者脾胃虚寒、湿气重的人建议每天早餐后冲泡一杯,轻松化解身体的湿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