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专家提醒关注疲劳、疼痛两大信号

文 / 趣健康
2020-10-16 12:08
运动健身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但盲目健身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如运动量过大导致横纹肌溶解、运动不当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受损等情况都时有发生。
虽然运动中可能发生各种运动损伤,但仍然应鼓励大家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主任医师张辉建议,运动应量力而行、因人而异。20岁至40岁的健康人群,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尝试各种运动。50岁至60岁的人群,不建议做对抗性运动或剧烈运动。“跳操或需要反复蹲起的部分活动也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 不同类型的运动易造成损伤的情况不同。张辉举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造成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经常运动的人,可能会因为热身不够或者动作失误导致意外损伤,如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另一类是平时很少运动、偶尔参与一次剧烈运动的人,可能导致韧带断裂等损伤。而非竞技类运动损伤一般以慢性劳损为主,如经常长跑的人可能会有膝前痛、跑步者膝;当跑步的人突然增加运动量时,可能会造成胫骨内侧平台的骨髓水肿、应力性骨折等;经常登山的人可能容易出现持续膝前痛等。

图片/资料图片
那么,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张辉表示,对于爱好运动的人,在进行短跑等无氧运动或足球、篮球、排球等直接对抗性运动前需要注意热身。“很多人因为热身不够而导致受伤。建议运动前先跑二十分钟,期间可以做一些跳跃动作,微微出汗让肌肉弹性调节到最佳状态。运动中要注意身体防护,可降低运动中出现损伤的概率。”其次应注意避免过度。张辉解释,“过度常常表现为在疲劳状态下仍然继续运动。随着年龄增长,体能也会随之下降,在身体感觉到疲劳不适时,不要逞强,疲劳状态下运动很容易出现损伤。” 运动后出现疼痛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信号。张辉表示,通常运动后出现疼痛或肌肉酸痛等,休息后或通过冷敷、热敷等物理办法是能够缓解的。这说明即使有损伤或过度运动的情况,也在机体可调节、可耐受的范围内。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如休息3天以上都不见好,或同一个部位持续疼痛、或做特定动作时诱发某一部位疼痛,这就需要及时就医。“这可能意味着它是机体不可代偿的劳损或磨损导致的疼痛。” 对于平时缺乏运动、想要开始运动的人,张辉建议,应先评估身高体重指数(BMI)。“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几乎要承受全部体重,肥胖人群建议选择走路、慢跑、自行车等比较温和的运动,既可以达到出汗、消耗热量的目的,同时对于膝关节也比较友好。”身体条件较好、非肥胖人群可以进行慢跑、中速跑,甚至变速跑。在张辉看来,跑步是很好的锻炼方式,通过跑步的距离、速度和时间可以达到精确量化,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 新京报记者 刘旭

世界关节炎日丨并不只是“老年病”,职业影响和不良习惯也是诱因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抑郁症有这十大征兆,并非简单的不高兴秋季咳咳不休,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