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如此顽固,我们应该怎么办?

文 / 骨事汇
2020-10-14 00:11

俗语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由此可知,湿邪之顽固。

【湿邪】中医术语。意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气邪。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内湿】常由于脾对水的运化出现障碍而导致。

怎么判断身体内是否有湿邪

1、早晨起床头懵懵的,一整天像是裹了一条湿毛巾,昏昏沉沉的有时甚至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

2、身体沉重懒动、疲乏,睡后仍然不解乏,浑身不清爽,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3、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口舌黏腻,日久还会有咽部有痰、咽部不清爽等表现。

4、面部容易出油,湿气大的人常见面垢,面色发黄、发暗,有的伴有头发出油,甚至耳朵里面总是湿湿的,用小指碰,感觉有油。

5、大便黏不成形,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也说明体内有湿。

为什么湿邪会造成上述症状?

《黄帝内经》提出:“饮入于胃,游弋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运行。”其意思简单理解就是,脾主升清,是水液运化的第一关,人体内水液运化,需要通过脾的动力输送到全身。

正常情况下水液上行到肺部会通过呼吸代谢而出,到达膀胱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脾虚时,水液运行不畅,则生湿,湿气上行到头部,就会出现头晕、昏沉等症状;上行到面部就会容易出油,面垢等症状;上行到肺部,则表现出多痰等症状;行到三焦就会重浊,疲乏皮肤发紧等症状;下沉到膀胱及肠道就会出现大小便的不正常......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长夏应脾而变化”,是说湿为长夏主气,脾主升清,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之所以将湿作为长夏主气,是因为长夏的时候我国淮海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外在环境的潮湿,易造成外湿侵体,所以长夏要格外注意健脾。北方地区较干燥,所以临床上内湿更加多见,内湿多由脾虚造成的。脾主湿,脾为生痰之源,由此可知,对于祛湿,不论内湿还是外湿健脾都是非常重要的。

体内有湿气应该怎么办?

谷薏·祛湿健脾汤

【主要组成】:芡实、薏苡仁

开水煎煮30分钟,芡实补肾利湿、薏苡仁则为健脾化湿的要药,用之可以缓解脾运障碍表现的口中粘腻、困倦乏力、关节酸楚、大便常年不成形等症状。

居住环境

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湿,尽可能做到空气流通、清爽、干燥。《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部。这是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表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

运动祛湿

中医上常说的“动则生阳”意思就是适当运动能振奋、激发体内的阳气。

“痰湿得温则化”就是说运动后,人体内的阳气就如同夏季的太阳消除地面的湿气一样,能很快消除体内的湿气。

以上祛湿方法比较温和,当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单纯的通过上述方法,疗程会比较长,建议到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中医科就诊,咨询电话:010-52713366-1077。

文章编辑: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刘永娇

审稿医生: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章 杨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