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秋冻”也得“秋动”

文 / 海上名医
2020-10-10 15:01
"秋季养生|“秋冻”也得“秋动”

谚语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中“秋冻”是提醒人们秋天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气的转凉,人们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达到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目的和效果。

《黄帝内经》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燥是秋天的主气,过度的保暖则会加重秋燥,耗费阴气。特别在过度穿衣导致出汗,不仅耗费津液,脱衣后着风又会导致其他问题。

秋季为收敛之季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季为收敛之季,人体阳气应随自然一起收敛,此时阳气渐弱,阴气生长。若此时添衣过多过早,加强阳气,耗损阴气,不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也会致使阴阳失衡。秋天是人体气机收获收敛的季节,在人体对应肺脏,肺主皮毛,秋风吹来,毛孔渐渐收闭,这时候草木凋落生机内敛,万物已做好了过冬准备,虽然天气渐寒,寒气却不容易深入内脏筋骨,所以秋季穿衣不要太多太暖,否则蒸热汗出,气机不能收敛内藏,与自然规律相悖。此时进行“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秋冻”不适宜人群

当然凡事皆有度,如果在深秋仍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秋冻”就不适宜了。有些人群也是不适合“秋冻”的。如老人、小孩、心脑血管病患者、体质衰弱或大病初愈等阳气衰弱者,都是不宜“秋冻”的。这是因为天气寒冷可导致血管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发生中风。对于肩、腹、膝、足等薄弱部位,也不能一味坚持秋冻,应注意保暖。阳气不足时,应注意保护阳气,避免过度耗损。


合适的运动


耐寒锻炼

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变化,体内的阴阳气血也随之改变,加上秋天户外温度适宜,此时要特别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多做户外耐寒锻炼,对身体有益。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活动量都不宜过大,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练到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秋季运动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登山、呼吸操、快走等。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避免津气耗散。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强体质。除了锻炼之外,也可适度进行深呼吸,如腹式呼吸,以达到清肺的效果。

秋季养生|“秋冻”也得“秋动”

精神调养

笑是脸部的运动,注意精神调养。中医认为,情可致病,怒、喜、思、悲、恐对应肝、心、脾、肺、肾,悲伤肺。秋天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容使人产生凄凉、忧郁、烦躁情绪。要收敛神气,使自己平和。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秋季里可以经常笑笑甚至大笑,使肺扩张,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笑还可以吸收更多氧气进入身体,让身体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秋季养生|“秋冻”也得“秋动”

顺应四季和天时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顺应四季,顺应天时,四时合序,调节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精神情志,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目的。“秋冻”及“秋动”也只是顺应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只有实现阴平阳秘的状态,才能达到精神乃治的效果。

来源:西苑肺舒之家;作者:丁小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