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补益,怎能少了“鸡头米”?

文 / 北京国锋堂中医研究院
2019-08-15 22:00
"

郑板桥曾道:“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诗中所说的“鸡头米”,就是芡实。

芡实,是睡莲科水生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生用或麸炒用。在苏南地区,芡实与茭白、莲藕、荸荠等共称为“水八仙”。


秋季养生补益,怎能少了“鸡头米”?


关于芡实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民间故事。

相传那个年代粮食连年歉收,闹起了饥荒,有个叫倩的寡妇,一家老小每天只能靠挖野菜、水草充饥。一天她在挖野菜时,因饥饿过度晕倒在河边,等她醒来时看到不远处一只只野鸡高高翘起头,定睛一看,发现是形状像鸡头但说不出名字的水草,于是倩采了些“鸡头”回去蒸煮,煮好后切开发现里面是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剥开硬壳后便露出了雪白的果仁,吃起来有股清香。后来,每天倩都会采些这样的鸡头果和着野菜煮给家里人吃,就这样倩一家慢慢熬过了饥荒的日子,以后人们便把这个食物称作倩(芡)食(实)。


宋代文豪苏东坡以芡实养生,天天把煮熟的芡实放在口中含嚼后咽之。他还喜欢食用芡实粥。他烧制芡实粥的方法较为简便,先将芡实加水煮开片刻,再加入两倍量的大米,粥即可食用。到了晚年,他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

光绪六年九月,慈禧病倒宫中,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稀溏。以李德生为首的御医们为太后会诊后开出一方:将芡实、茯苓、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研为细粉,加入白糖和水做成糕点,名曰健脾糕。慈禧太后吃了几天健脾糕,病症消失了,食量大增,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变成了慈禧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中医学认为,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能。经药理研究发现,芡实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树脂、抗坏血酸、钙、磷、铁、维生素B、粗纤维、胡萝卜素等。它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约占75.4%,而脂肪的含量仅为0.2% ,因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对于芡实的看法,李时珍更加毫不掩饰:“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意思是常吃芡实,就能不再有饥饿感,年龄再老身体也不会坏,关键一点是,能做神仙!


秋季养生补益,怎能少了“鸡头米”?


秋季养生滋补,不能少了芡实 —— 健脾补肾佳选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清代医家陈士择说得好:“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视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

中医学关于芡实的记载也有很多,比如:《日华子本草》记载芡实“开胃助气”。《本草纲目》则记载其“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本草从新》写道:“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古方水陆丹就是以芡实研末,熬金樱子取汁和丸服,用以治疗肾气不固,遗精尿频和带下,颇为医家所喜用。《本草新编》则曰:“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

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所以说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若能与山药同舟共济,那补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