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直言:腿上有这4种变化,十有八九是血栓,尽早检查!

文 / 吉安第二人民医院
2019-01-26 12:12


腿是人类的根基,也是人体血管最密集的区域。腿部的一些变化往往与肝脏、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腿部出现异常,这就有可能是预示这大病的"降临"。

大家都知道,血栓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是心脏病、脑梗塞、肺栓塞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而这些疾病都是可以致命的。

在生活中,倘若你的腿发现了这4种变化,就必须要小心血栓来袭,抓不住,随时有生命危险!

变化一 小腿肿胀

小腿出现肿胀可能是肾源性的,常伴有水肿现象,按一下就会出现一个坑,当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必须要考虑到是血管出现血栓的原因了。

小腿肿胀很有可能是肺栓塞的早期征兆。

当血栓形成并附着在小腿的血管壁上时,导致血管向外胀大,就会出现腿部肿胀的现象。

如果此时不进行干预,小腿血管的血栓将会因小腿的收缩,跟随血液到达心脏,然后堵在肺动脉的位置,引起肺栓塞,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变化二 腿发麻发冷

由血栓引起的肢体麻木是不对称的,通常麻木感是在肢体的一侧,并伴有轻微的疼痛;

如果您经常有单侧小腿麻木超过一分钟情况,便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当然,马桶蹲久了不算)

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还会出现腿发凉的情况,若不是穿的少的原因,如果经常发凉,就要小心是下肢动脉硬化的重要体现。

这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管闭塞,下肢的血液循环不顺畅,导致腿部缺血和缺氧,导致下肢温度突然下降。

变化三 双腿疲劳

如果单侧手足较弱,伴有不清楚的、口角歪斜等,则必须注意,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如果下肢乏力,出现行走困难,发生"间歇性跛行",甚至足背动脉跳动减弱,几乎感觉不到。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小心下肢动脉栓塞。

变化三 腿颜色加深

腿部的颜色开始加深,通常是因为代谢引起的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主要是因为血液循环受阻,小腿间隙和皮肤下的代谢产物积聚,导致腿部色素积着、皮肤变黑;

当深静脉血栓形成堵塞时,还会经常看到皮肤表面上有一种像淤血一样的红色块状,且发红发热。

三件事会加速血栓的形成,如果你想预防猝死,建议你早点纠正它!

第一件、"吃"出来的血栓

如今,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多肉少素"为主,特别是外卖的普及,更提升了人们对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是这样被"吃"出来的了。血管壁上积聚了过多的油,就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怎么解决:

1、饮食坚持"少三"

减少油脂:过量食用油会增加血管中血脂的浓度,增加脂质中胆固醇的浓度,导致血管壁上的斑块,并缩小血管通道以形成阻塞。

少盐:盐会加速血管皱纹,导致心脏梗塞的风险增加;

少糖:糖可以扰乱胆固醇代谢,加速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压力,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最好少吃。

2、补充花青素

来源:生命之果

补充这种食物的原因在于,这种食物中含有人体血管非常缺乏的一种元素—花青素,生命之果的含量最高,高达66%以上。

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花青素摄入过少、而体内自由基过多,互补平衡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青素在身体中作用繁多,其参与身体的血液循环,可以清除血管中多于的垃圾,加固血管,抗突变,有保护肝脏作用。

第二个:"懒出来"的血栓

如何解决:

1、坚持"三、五、七"原则

研究发现,当久坐一个小时以上,患上静脉血栓的概率会提高10%;而久坐达到了九十分钟,下肢血液循环速度就会降低一半,患上血栓的概率会进一步升高。

尤其是上班族,更要学会科学运动,坚持"三、五、七"的原则。

指一周中坚持五天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量在30分钟左右,然后在一天内,步数累积达到7千步即可。

2、做"脚踝练习"

就是通过对踝关节的运动,让踝关节像泵一样加强下肢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拓屈:身体自然平躺,然后将脚向前,之后用全力的勾脚绷住,坚持10秒钟,如此反复,做的越多越好。

环绕:身体自然平躺,然后以脚裸为中心,向四周360度环绕,如此反复,可以加速下肢气血运行。

第三件:"作"出来的血栓

血管堵塞非一日之寒,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够减少血管堵塞的发生,如果过度抽烟嗜酒、喜欢熬夜等等,就会加速血管堵塞。

如何解决:

1、戒烟限酒

人体摄入过多酒精,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脑出血、猝死等发生,主要是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易使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烟中含有三千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可以导致血管中毒,加速心梗的发生,因此,远离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戒烟限酒。

2、减少熬夜

很多人经常喜欢熬夜,甚至到凌晨2、3点才睡觉。经常熬夜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压升高,血管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会增加血液粘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