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前要知道!这3件事坚决不能马上做,请您离“医院”远点

文 / 王思露科普时间
2019-01-02 16:06

饮酒一事,不得不说是很多人逃不过的一个“魔掌”,亲人聚会要喝酒,朋友团聚也要喝酒;对于饮酒这件事来说,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酒精的摄入对于身体各脏器(部位)都存在损伤;喝完酒之后,究竟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又该在饮酒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新年伊始,和您聊聊关于饮酒的话题。

喝酒之后最不建议做的一些事情:

喝酒之后吃“解酒药”:

常言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对于饮酒这件事情同样是如此,如果您早就想到了喝酒对于身体多带来的伤害,那为何还要去饮酒;靠吃解酒药来解酒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吃药的速度远远比不上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酒精进入肠胃之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会进入血管,然后就会移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般情况下,酒精首先会通过血液到达肝脏,然后经过肝脏的过滤之后,再次到达心脏,转移至肺部,然后从肺部再次返回到心脏,之后通过主动脉到达静脉,然后再次回到大脑和神经中枢。这也正是,为何酒精的摄入会对身体的各种脏器造成损伤的一大关键原因;当您服用解酒药之后,其实酒精早就已经进入了血液,其实它根本来不及发挥原有的作用。

所以,药物的吸收速度远达不到酒精对于身体“伤害”的速度,靠解酒药戒酒完全无济于事。

喝酒时搭配碳酸饮料饮用:

这是很多人做过的事情,喝酒总是感觉不够爽口,喜欢搭配一些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另外很多人说这样搭配可以降低酒精的浓度,减少伤害。

其实来说,将可乐、红牛等饮料与各种酒品搭配以后,最完善的是它的味道,口感相对会更好一些,但是对于酒精的浓度(含量)一定不会有改变,而且这样的饮用方式反而还会导致加快酒精的吸收,加强饮酒之后的“难受症状”。

无论是可乐还是雪碧,再或是芬达,其中所含的气体(二氧化碳)都会加速酒精的吸收,而且在碳酸的作用之下还会增加酒精进入大脑内的几率,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饮料当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也会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喝酒时不吃饭:

喝酒前不吃饭或者喝酒时不吃饭,对于身体的影响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大的,没有食物的缓冲,酒精就会直接接触我们的食道和胃肠黏膜,从而就会加重损伤,诱发消化系统疾病,增加食道癌、胃癌的发病风险。

所以,饮酒之前、饮酒时必须要吃饭,无论您吃的是什么;酸奶、主食(粗细搭配)、稀粥、蔬菜、水果等食物都是很靠谱的选择;越不吃饭,那受伤的几率也就越大;所以,喝酒之前必须要吃东西。

饮酒,一件太过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情需要您各位格外注意,保证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饮酒,必须限量(男性单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喝酒前必须吃东西,无论吃的是什么;喝酒请选择低度酒,降低伤害;饮酒,请限量+健康为之。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