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 |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进补有禁忌,推荐“白吃白喝”

文 / 医食参考
2018-08-07 12:09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今日立秋。这立秋一到,虽然早晚天气凉爽些,但人极易倦怠、乏力、郁闷等。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不可盲目乱补。

立秋进补四大禁忌

01忌多吃生凉瓜果

中医认为,秋季气温变化大,阳气日减,阴寒日生,且气候干燥,易伤肺阴,胃肠道抵抗力较差,生凉的瓜果不宜多吃,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天大量吃瓜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会使肠胃抗病力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02忌“贴秋膘”

很多人在夏天食欲较差,立秋过后逐渐好转,因此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

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因为长夏刚过,人的胃肠功能还较弱,如果骤然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因此吃肉要适量,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增加肉食的摄入。

与肉食相比,更宜多食蔬菜“淡补”,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中医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可健脾、滋阴,平衡依然健旺的阳气。


03忌“多多益善”

任何药物食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补药大多性温热滋腻,进食过多容易“上火”,滋腻碍脾胃,致脾胃不健,消化力薄弱;内生湿热、痰湿,苔腻,多痰,或口中多津,舌润苔白。若多次过量服用补药可能产生很多副作用,出现胸脘痞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或腹泻、冒酸、多痰唾、口中涎腻不爽、舌上多津、舌苔厚腻等。


04忌过食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会加重秋燥,引起干咳、出血等疾病。因而应多选些中性食物,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调节,以平衡人体营养、平衡阴阳。


立秋后推荐“白吃白喝”

中医认为,食物的颜色与五脏有关,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正因为白色食物具有补肺的作用,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对健康是有益的。

在白色食物中有很多性平或的食物,如花椰菜、白菜、白萝卜、莲藕、莲子、冬瓜、白蘑菇、白芸豆、豆腐、白芝麻、百合、白芍、山药、银耳、牛奶等。

这些白色食物不仅具有其营养特点,还富含有机硫化物、槲皮素、儿茶素、植酸等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如果膳食中能经常选用白色食物,并将它们合理搭配做成汤、羹或粥等,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银耳百合莲子羹或雪梨银耳百合羹:能起到生津、化痰、润肺的作用;

2.百合莲子小米粥:能起到滋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

3.银耳薏苡仁羹:加适量白糖,有滋阴润肺、防癌抗癌的作用;

4.百合莲子粳米粥:能滋阴健脾,养心安神;

5.百合芦笋汤:百合50克,罐头芦笋250克,调料适量,能清心润肺,除烦安神;

6.菜汤:如冬瓜汤、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莲藕汤、山药汤等,能补充水分润秋燥。

另外,(雪梨、绵梨、香水梨)具有润肺凉心、消炎降火、解疮毒酒毒的作用,生食清六腑之热,熟食滋五脏之阴;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三经,具有滋养补中,润燥解毒之功效;

甜杏仁味甘、性平,具有和胃润肠、润肺止咳、祛痰平喘之功效;荸荠、甘蔗、柚等可润肺。

金秋之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白吃白喝”,定能吃出健康来。


文/曾庆明

专家指导:黄连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受益,请动一动你美丽的小手给小编打赏哦

谢过啦么么哒(づ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