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看古人养生

文 / 锦州新闻网
2018-08-07 08:00

锦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 王小彪

王小彪,主治中医师,执业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药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锦州市中医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摄生”“养性”“保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是保养、调养、补养。养生说白了就是通过自身的保养、做到自身与自然的协调,使自己的寿命得以延长的方法。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把酒当水饮用,滥饮无度,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从古看今,养生的真谛就在大家眼前,太多的人都没有做到“节制”二字,即使有所“节制”,又有几人能真正的“恬惔虚无”,养生是一门学问,更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

从今看古人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