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最养生,但这几种方式伤腰腿,你需要知道!

文 / 同心管家APP
2018-06-24 22:01

作为体育锻炼的最初阶段,走步是老年人最应该选择的体育运动方式。每天早晚坚持走步可以保持人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一周步行三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采用不同的走步方式可以降糖、降血压、预防心梗每天这样走一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全部甩身后,但是,不正确的走路方式反而会损害身体。


这些走路姿势很伤身!


01


驼背

这类人不仅背部弯曲,连肩膀和脖子也会向前伸。现代人经常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身体向前倾,时间长了后背的肌肉就变得僵硬,脊椎的S型发生改变,为了支撑沉重的头部重量,脖子及腰部便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腰痛、大腿肌肉痛、肩膀酸痛。


02

“外八字”

“外八字”步法,通常表现为站立时双腿轻度外旋,膝部不能自然并拢,两侧髋关节呈向外伸展、旋转的状态。

不美观,并且中医指出,“外八字”走路有碍阳经,使肝、脾、肾脏血流不畅,而这些经络均在脊柱周围,所以易导致大脑血液循环能力下降,最终影响大脑健康。


03

反腰

这么走路乍看之下背脊挺得很直,显得有精神,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腰部却是朝后方反折的,这多是由腹肌及背肌不平衡造成的,常见于腹肌较弱的女性。用此种方式走路,腰部会产生沉重、疲劳感。


04

步幅过小

正常步幅大小可用身高乘以0.45来计算,一般情况下,健走步幅的大小在此基础上稍微浮动即可,但是低于此标准太多的则为步幅过小。

由于步幅小,动作基本靠小腿完成,腰腹、上臂运动量小,导致小腿压力增大,小腿容易变粗。可通过摆臂送髋,或者通过使用健走杖以及穿着合适的健走鞋来帮助加大步幅。


05

直臂甩手

手臂直放,边健走边甩动手臂。导致手部血液循环不畅,如果长时间以此姿势健走,手臂容易发麻。同时,颈肩部肌肉过紧,增加罹患颈肩病的风险。


06

屈膝

多见于年纪大的人,主要是因为躯干肌肉整体性衰退,呈现无法支撑的状态,导致膝盖弯曲,需靠大腿前侧肌肉支撑。如此一来,腹部深层的髂腰肌更加衰弱,躯干肌肉得不到锻炼,陷入老化的恶性循环。

拖地走

一部分人由于疲惫、膝盖有伤或腿部力量太小,脚在地面上拖着走,这会对关节、肌肉、足弓造成极大的磨损,还容易给人不精神的感觉。


07

踢步走

健走时,双臂、腿部的动作幅度比较小,背部微驼,双臂向前,步伐无力,鞋底常与地面摩擦。此步法与踢开脚下障碍物的动作十分类似,只是要求“踢”的动作连续发出。

由于其胯部不会发生任何转动,浑身上下的肌肉组织得不到有效锻炼,力量不足。虽然此种健走步法对于身体并无太多损害,但能量消耗不大,根本无法达到健身、锻炼的目的。

如何健康走步?

正确地走路,上体伸直,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过于用力,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挺胸抬头


这样的姿势能让你呼吸更顺畅,并避免不良姿势造成的腰背部肌肉疲劳。


二、摆臂

走步时手臂需前后摆起来,并尽量紧贴身体两侧。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臂,幅度可以比日常走路大一些。

走的过程中,控制好速度,既要达到运动的目的又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一般可以通过目标心率和自我感觉来判断运动强度。

三、脚跟先着地

将身体重心移到脚尖前脚着地时,脚跟先着地,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然后,身体重心由脚跟通过脚掌向脚尖方向“滚转”,最后到达脚尖。

四、注意强度

目标心率 =(220-年龄)× 50%~80%

以 40 岁为例,运动后的心率应该为 90~144 次/分。

若患有疾病,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制定运动计划。

对支架术后及冠心病患者来说,走步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很适合支架术后患者恢复的运动。